隨筆:關于決策、日更、認知三層

      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4-02-18 10:58:29  | 來源: 贏商薈老魏  |  編輯:贏商薈

              1、關于決策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和朋友聊到關于決策的問題,我提出我的看法:如果在做一個選擇時讓你猶豫,那就不要選擇這個,因為這個往往不是你真心想要的,也不會帶給你超預期的結果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比如什么呢?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選人生另一半,選合作伙伴,選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,選學校或專業(yè)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對于這類關鍵事項,只有干脆利落毫無遲疑的決定才可能合適,只要在做選擇時猶豫,在選擇后后悔居多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關于這一點,我就不舉例子了,你自己可以對照自己之前的決策來復盤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那有沒有可能自己當下100%看好的人或事在隨后的日子里依然帶來了無窮的后悔呢?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有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但這是沒有辦法百分之百避免的事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要想將后悔最小化,解決之道是提高自己的認知,認知水平越高,做一些相對初級的選擇時才能盡可能避免選錯的可能性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比如,對于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,做一年級的數(shù)學題,未必能夠確保百分之百全對,但對于一個博士水平的人做一年級的數(shù)學題,大概率不應該出現(xiàn)什么錯誤了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2、在書店看到蔡瀾的《時間是最好的妙藥》,翻了一眼就被啟發(fā)了:居然是日記!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雖然每篇文字都不長,一頁而已,聊的也多是家常事,但參照每篇的日期,僅僅是日記這一項已經擊中我了!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我買了一本。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有時候,讀一本書,關注一個自媒體博主,或者和一個高人交流,我們不需要期望能夠獲得多么高深和系統(tǒng)性的高屋建瓴的內容,也許只是一句話、一個詞、一個分析問題的視角、一個思考問題的方法論,只要我們內心有感觸,就是收獲,有收獲,就在成長。
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3、利用春節(jié)空閑時間再讀了一遍《遙遠的救世主》,里面的一些閃著光的句子給了我不少啟發(fā),具體的句子我不在此分享了,但在我讀完書本之后,真的用“《遙遠的救世主》金句”作為關鍵詞搜索,又反復誦讀了幾篇文章,不喜歡讀大部頭書的同學,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去獲取對應的句子讀讀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在書中讀到的幾個點,我頗有感觸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聊到關于幫助王村村民扶貧時,丁元英說了一句話,“扒著井沿看一眼”,既不代表你有了能力,又失去了安分的心。確實,有時候,拼命拉著一個人向上,但如果被拉的人悟不到,也不愿意行動,這種教育和幫助毫無意義。我在課堂上反復強調一句話:人是不能被教會的,都是自己學會的。

              \

              在書中曾寫過一段,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,都需要從三層來發(fā)展,技術、制度和文化,我在課堂上有類似的表述,但我確定不是從這本書里看到的,我的表述是,一個人進入一個領域必須把握三層:技術層、邏輯層和人性層。

              熱點新聞

              • 最新
              • 推薦